只向流量看齊的“種草營銷”,可能正阻礙大多數品牌的生長步調。
這絕非危言聳聽。隨著當下用戶對“種草內容”的審美疲勞,營銷邊際效應遞減,流量聚合、轉化效率逐步降低。相信大家都有相同體驗,在看過、參與過品牌們各類“引流種草活動”后,我們記住的更多是“全網低價”、“福利優惠”,對于品牌本身卻認知模糊。
盡管品牌們深知,打造深度、正向、有吸引力的品牌認知,才是拉動長效發展的引擎。但在眼前的增長壓力下,品牌們又難以舍棄種草帶來的流量吸引力。于是,不管數字化時代的營銷工具、玩法如何更迭,我們還是繞回到了那個經典難題:品牌們到底應該專注立“品牌”,還是該追“效果”?
或者再換一種說法:有沒有可能,品牌能既抓流量,又立認知?“A+進階,無限暢享”平安銀行信用卡活動體驗的全新升級,寫下一個肯定回答。
整合升級 活動 體驗 既抓流量,更樹認知
今年1月時,平安銀行信用卡就進行了以“A+進階 煥新啟航”為主題的設計煥新。而“A+進階”系列煥新并不只在卡面設計中,更存在于能沉浸式感受到的信用卡活動里,釋放出多個維度的活動升級體驗。
通過梳理、整合眾多優惠活動,平安信用卡一舉推出了“主題活動、境外活動、積分活動、商戶活動、還款活動、理財活動”這六大類活動升級,以此實現了玩法體驗升級、覆蓋場景升級、用戶服務升級和業務融合升級,為用戶們打造出高價值、強互動、多場景、全周期的活動體系。
此次升級,一在于具有“強整合性”,讓平安銀行信用卡活動從“單一活動”進階到“體系化整合的市場活動”。
相較于多數品牌輸出單一“利益點”的活動,平安銀行信用卡打通各項業務場景的全面整合,擴大了品牌與各類用戶的接觸面——不論從哪個業務場景進入,用戶總能享受品牌活動福利,并且不論在哪一領域,用戶所需也總能得到品牌的回應。
例如商戶活動中的大額滿減活動,通過增補更多優質商圈,全面覆蓋了用戶日常消費場景所需,更拓展著商旅出行場景。滿1000減118元的優惠目前已覆蓋全國40+城市、70+中高端商圈。此外,境外活動則貼心考慮到當下境外旅游復蘇,用戶出行熱情高漲,提供了港澳線下消費88折返現等各類優惠。還款活動則聚焦到還款剛需,讓用戶能夠以更多形式領取還款金,并支持還他行信用卡使用還款金等等。
包圍式地回應用戶所需,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。由此平安銀行信用卡也從各個渠道、各類場景中,不斷拉動新用戶加入,激活老用戶參與到品牌活動和服務中。這顯然是更高效的“種草”玩法。
另一方面則在于,通過營造更全面、用心的活動體驗感,平安銀行信用卡還在不斷豐富著品牌心智標簽,塑造出更立體的品牌認知。在以上種種活動升級中,用戶記住的不僅僅是平安銀行信用卡帶來的各種驚喜、優惠,更持續深化著“優惠豐富、玩法簡單、服務周到”的服務優勢印象,以及貼心陪伴、支持多元美好生活的品牌人情味、個性化認知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強整合、優體驗的驚喜活動,均收束到了一個活動路徑中。平安銀行信用卡在平安口袋銀行App固定位置中,搭建起信用卡活動宣傳陣地。用戶可通過“我的”—“信用卡活動”,一站式暢享各類優惠活動。在定點入口長期持續對用戶輸出活動信息和訪問路徑,能讓用戶形成固定認知和習慣。這也在加強活動曝光度的同時,憑借簡化的參與路徑,拉升著用戶參與度。
一路看來,“去繁就簡,打造更契合當下用戶生活所需的優質活動體驗”,就是平安銀行信用卡這波升級的核心思路,也是回答品牌成長難題的最優解。在這一思路下,品牌一邊以完成更高效的引流種草,一邊讓品牌立體認知在用戶心智上生根,并以源源不斷的優質體驗將其滋養為參天“大樹”,影響著更多用戶未來的長效抉擇。
從形象到行動 , 堅持價值創造,一以貫之
平安銀行信用卡此次的活動體系升級,放置于集團升級背景下來看,其實早已有據可循。2022年7月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正式宣布,煥新、升級公司品牌標識,并將品牌標識中的標語“金融·科技”升級為“專業·價值”,傳遞著企業堅持以專業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,讓用戶的生活更簡單美好的信念。
如果說,品牌標識的更迭,是中國平安銀行在形象認知上彰顯出了“價值創造”決心。那么平安銀行信用卡此次開啟“用戶活動體驗的整合式升級”則是從行動上,切實踐行著為用戶“省心、省時、又省錢”的價值創造主張。
體系化的活動體驗升級中,平安銀行信用卡以用戶需求為導向,通過強化業務協同、整合創新,把散布于各類業務的活動融合集中,并憑借產品與服務的升級優化,助力多元美好生活,為用戶創造服務價值的同時,實際上,也在逐步為信用卡本身沉淀下厚重的品牌價值。
事實上,不只是平安銀行信用卡,對于各行各業的品牌們而言,任何成長難題都能用一句話解決“創造價值者,才具備不可被替代的價值”——堅持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品牌,往往才能在用戶心智上留下更重的分量,也總能走得更遠。
新財網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!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,請聯系編輯刪除。